位於新墨西哥州的美國法雲禪寺禪學院,2024年5月11~18 日禮請 開印長老(開印長老美國寂靜禪舍)到學院帶領禪修,以界分別觀為主題。
活動剪影
學員禪修心得
【心得之一】(風行 05/22/2024) 很高興到法雲禪學院參加了開印長老主七的界分別觀禪修。本來以為長老應該是仙風道骨、鬚眉白髮,結果卻是個很年輕的長老,這讓我一開始有些困惑,哈哈!在此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禪修體會。
阅读更多以前我只是聽到“修行”這個詞,知道要多行善積德,對實修並沒有明確的概念。這次禪修,我知道了什麼是實修,以及為什麼要實修。
開印長老一步步非常清晰地帶領大家觀身體的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先介紹了四大的特性(自相)和作用(行相),然後介紹了實修的方法。比如,先從身體的上、中、下三個部分逐一觀四大,然後整個身體逐一觀四大,再用掃描的方式逐一觀四大,最後「查漏補缺」那些空白的、沒有被觀到的部位。在這個過程中,長老引經據典,結合自身實踐,詳細且透徹地回答了學員們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機智幽默的風格常引起大家的笑聲不斷。
我自己從最初走路時無法分清哪隻腳抬起落下、不知道如何觀風界在這個過程中起的支持性作用,到現在即使快走也能感覺到身體重心的移動,明瞭腿部走路的動作和風界的作用。從對自己身體的熟視無睹,到現在開始認真觀察四大在身體呈現的觸覺,常有驚喜的發現。有時會感覺到全身溫熱,火界的感受非常明顯,既溫暖又喜悅。
這次禪修讓我有了一種“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有些方法如果沒人教你、沒人提醒你,你永遠不會知道;而觀身體的觸覺、觀四大,不僅可以在禪修中進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反思自己,浪費了多少修行的機會和時間!感謝長老的指點。
長老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觀四大,因為四大是構成一切色法、一切物質現象的基礎;界分別觀是修行的基礎,是為了破除對色法的執著。在界分別觀之後的下一步修行中會面臨兩種不同的銜接點:一個是止(奢摩他)修習的訓練,一個是觀(毗婆舍那)——受的訓練,以及之後的路又該如何走。
長老給出了一個修行的地圖,這特別難能可貴。有了地圖,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也知道前面的路坎坷艱難,有了點成績不用驕傲——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涅槃路漫漫,其修遠兮!長老說,如果執著于一些成果,那是又給自己增加了一個煩惱;而我們修行的目的是要斷煩惱。這真是說得太好了!
非常感謝法雲禪學院舉辦這次禪修,讓我有機會第一次接觸到實修的指導。也感謝智悅師父為我開示因果和無我,用簡潔、精煉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從世俗諦和勝義諦的角度讓我明白了無我和有我輪迴的道理。
最後,非常感謝慧印法師和義工們為大家準備的可口素食。長老說,食生色、心生色等四種色法,缺一不可,我也認為能夠吃好非常重要。飲食對修行者的身心狀態其實也是有重要影響的。
段落收起【心得之二】(沐洋 2024/05/27)二〇二四年五月,第一次來到幽美的法雲禪寺禪學院,參加由開印阿闍梨帶領的「界作意」禪七。這是我在不到一年中第三次跟著阿闍梨學習這門業處。之所以如此頻繁地參加同一門禪修,是因為感受到此修法有能直接打擊「我執」的功效和受益於開印長老的教授。
阅读更多界作意修法是四念住中修身念住的一個業處。通過這個方法,省察我們的身體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可以經驗認知「我」與「我所」是由五蘊一部分的色蘊之四大構成的,能覺察到潛意識中「我」與「我所」的出現。把握到那個「我」的猛然一動,才能破除對「我」的執愛。不論任何狀態,不論任何姿勢,根據界作意方法省察而滅沒「有情想」,只依「界」而心住立。如同母牛被分解後,再看,只看到肉片,便滅沒「母牛想」,而轉起肉想。這個理路實在太給力了!
有這樣的震撼,離不開阿闍梨特別的教授。在世間生活道路中,遇見一位好老師可以受益一生;在佛法修學道路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應該可以受益生生世世吧!開印阿闍梨的出現讓我看到這個希望。
初學界作意,面對四界八相所緣,對於心較散亂的我來說是有相當的難度的。阿闍梨教授界作意已有二十多年,曾在緬甸親近帕奧禪師,受到多年業處指導。在阿闍梨講法的風格中可以看到他對法熟練於心、遊刃有餘的功力。聽說界作意也是阿闍梨最常用的業處之一。當遇到一位對的老師,就有了「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住」的信心,踏踏實實地一步步走就是了。
在禪七中,阿闍梨每天給我們開示兩次,每次開示都會有兩個主要部分。他會先從經論注釋書講解法義,然後延伸到詳細的修法說明,接下來就是給我們練習的具體作業。七天的練習,按照風、地、火、水由易至難的順序,每一界從其特相(自性)和作用(行相)兩方面個別的練習,取多個樣本以坐、行、站的三種方式交替進行。之後又重組,依地水火風的一般順序,每一界分上、中、下三段輪番地練習。最後再整個連貫起來,以全身掃描的方式練習自選的一界特性或作用。練習時,先在一個吸氣中保持正知正念的不中斷,淬鍊出品質後再量化它。經過這樣一個漸進的、完整的程序訓練,相信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老修行,都會在這門功夫上獲得一次深刻的體驗。
阿闍梨講法總是力求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對於經註的依據、其流傳中的演變,以及不同法脈之間的異同處,阿闍梨都會盡力提供清楚的說明。例如,四大全身掃描的修法並非源於經註,而是源於十九世紀緬甸大修行者的經驗的傳承,並且現存有多個不同體系的教授。
阿闍梨對於原典字義字源的解析更是力求精準無誤。這使得那些常常在內心滑過的法相名詞變得深刻,且被正確的領會。這次禪修練習中最關鍵的注意要點是必須用「觸」認識身體上的四大,而我們很容易混淆在影像或概念的認知上。阿闍梨解析的巴利語「身至念」,kāyagatāsati (kāya:於身,gatā:已經到達,sati:正念),「已經到達於身的正念」這樣一個口訣,成了我在練習中抓住「觸」的利器。
短暫的密集訓練會帶來不少收穫,然而要成就一法必定離不開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斷應用。阿闍梨講到一則吃臭豆腐的故事,說品嘗時能觀到豆腐的軟硬中有地界,溫熱中有火界,乾濕中有水界,咀嚼中有風界。這都是對真實法的觀照,如果開始評論比較各家臭豆腐的味道,這就遠離了真實法而進入貼標籤的概念法了。生活中要能處處覺察到這類的標籤蹦出來,照見它而不去跟從它。諸如此類風趣的譬喻分析,在阿闍梨的教學中時常出現,也常常把愛「走神」的我拉回到專注的聽聞中來。
在參加過的三次界作意禪修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阿闍梨的囑咐與叮嚀。每次禪修營一開場,阿闍梨總是講起這世間只要有兩種人——持教者與持證者——存在,正法即久住。然後會很誠懇地囑咐我們:一個修行者的正確態度,是需要考慮佛教未來的發展,要有令正法久住的心願。營隊結束前的開示中,阿闍梨也都會引《雜阿含經》中「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這個偈頌,來叮嚀策勵我們要培養建立世間與出世間的正見,才可能生生世世在這「一趣道」上不斷前進。這份樸實懇切的言語,每一次都如甘露般滋潤著我內心那顆小小的菩提種子。
感恩阿闍梨慈悲的教授!
感恩法雲禪寺禪學院慈悲,舉辦禪修營活動!
【心得之三】(漢林 5/25/2024)從法雲禪學院禪修回來有幾天了,生活的點點滴滴、指導老師開印阿闍黎的精彩開示、禪修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都還留在記憶裏。遵阿闍黎之囑,簡略記錄如下,為這次禪七畫個句號,也許還能起到小小的廣告功能,讓更多有志禪修者瞭解並親近如此清淨莊嚴的道場以及阿闍黎殊勝的教學指導。
阅读更多禪修前一周,剛好在參加無著比丘安般念網絡禪七,還沒結束,就趕場般周三(5月8日)夜晚飛往丹佛,次日午後與阿闍黎一行僧俗七人,開兩輛車趕往法雲禪學院。
學院座落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首府聖達菲(Sante Fe)附近的群山之中,周圍峰頂平均海拔九千多英呎。此地距離丹佛約三百來英哩,車行一兩個小時后,沿途風光與熟悉的東部景觀就完全不同了——遠方視野開闊,山高樹少,崢嶸嶙峋;近處低矮的植被幾乎貼地生長,不屈不撓地向惡劣環境展現頑强的生命力。在高海拔的山路地段,還遭遇了雪雨天氣。就這樣走走停停六個多小時,夜晚八點半才抵達法雲禪寺。黑暗中,在接待法師們和兩位居士的引領下,來到學院大界外的方丈寮妙境長老紀念堂,拜佛禮祖,然後安歇。
次日清晨,薄霧散去,群山環抱的法雲禪學院真面目一點點顯露出來。同住的Ray師兄貼心的帶我簡單繞寺一圈,對各個建築做個簡單介紹。Ray師兄不斷叮嚀,這是女眾道場,男眾居士在界内要行走在周邊的柏油路,莫從寮房間的小路穿行。儘管臨行前阿闍黎曾簡短開示,略述妙境長老創辦禪學院女眾道場的悲愿以及道場内解行并重的嚴謹道風,鼓勵我們要懷著崇敬感恩的求法心態參學道場,但百聞不如一見,當下還是被周遭俊美的環境與寺院樸實莊嚴的面貌震撼了!學院設施齊全,有大殿(兼禪堂)、辦公室、網路資訊室、醫務室、法堂、齋堂、多個寮房、圖書館、觀音殿等。據阿闍黎介紹,妙境長老住持時,學院曾有近百人在此靜修,現約有二十位比丘尼等,秉持初心,在此精進修行。
這次禪修以出家眾為主要對象,居士包含義工和學員共有十多位。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以出家人為主的密集禪修,樸素的道場、出家眾嚴持戒律的莊嚴,以及日常生活的嚴謹,都觸發我極大的歡喜心,七天的禪修,可稱爲「歡喜禪」。
禪修開始前,禪眾被要求上交手機,結束後再歸還。其實寺院在群山環抱中,手機沒有訊號,非常適合放下世俗繁雜帶來的壓力,沈浸專注於止觀修習。
禪堂的設置很別致——每個高高的禪座前,都有一個小書桌,展開經卷就學法,閉上眼睛就禪修,充分體現了法雲禪寺解行并重的道風。阿闍黎笑稱這樣設置好,禪修不會打瞌睡,一打瞌睡就掉下來了!
七天的禪修中,每日清晨4:45打板起床,5:15 – 6:05禪修,6:20 – 7:00早齋, 8:00 – 10:50 禪修與開示,11:00-12:00午齋過堂,下午2:00-5:50禪修與開示,晚上7:00-9:00禪修。上午和下午阿闍黎各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開示指導,其餘時間都是禪修,沒有固定止靜與開靜的坐香時段;早齋不過堂。種種安排,都便利於老參坐長香精進用功。
【禪修心得體會】
「界作意」是四念住法門中身念住的修習,以身體(色法)的四大(地、水火、風)為所緣,專注作意觀察此「四界八相」,洞察到這「僅僅是」界「⽽非有情、非靈魂」,息滅「有情」、 「人」、「我」 想。 跟隨阿闍黎修習「界作意」斷斷續續有兩年多了,參加過網絡系列禪修課程,去年十月也曾在同淨蘭若參加過界作意禪七,但對此修法的原理與實踐總有若即若離的距離感, 其核心障礙干擾來自於潛意識裏現代科學知識的熏習。
此次禪七由於禪眾大多是有相當止觀禪修經驗的出家眾,阿闍黎課程中的開示完整又細膩。在反覆聆聽中不斷體驗, 「理解的大門」一點點打開了。好像是第三天,當阿闍黎再次强調用「觸」來體驗每一界的特相與作用時,突然一個形象化的認知冒了出來:如一個天生聾啞盲、也沒有味覺和嗅覺的人,只能用身體和手的觸摸來瞭解所要認識的對象,那他如何描述自己直觀的體驗?只能是四界八相!同時,這樣分類性的直觀經驗中,兩個深刻的洞見就浮現出來:(1). 四界八相都在不斷變化中;(2). 四界相互依存。假設有一天,此人全部的感官都出現了,在他的直觀體驗中,多出了眼見「色」,耳聼「聲」,鼻聞「香」,舌嘗「味」。如此,地、水、火、風,色、聲、香、味,就構成了從生理到心理第一層認知的全部經驗!原來佛教對「色法」的認識,是基於有情的生命經驗,而不將色法看作獨立於生命經驗之外的「客觀物質」!
至此,對以前學習阿毗達磨所瞭解的色法分類,產生了直觀的親切感;同時認識到界作意的修行,就是不斷「觸」的過程,將作意停留在「觸」的體驗上;而四界八相的名相,也只是開始作意的導向,正修中要放下這些名相。隔天向阿闍黎匯報說:明白了,界作意的修習就是不斷在「摸」。阿闍黎笑着回答:「這個好,很形象!」
釐清了修行原理后,開始在「取相」上下功夫。「界作意」是甚深微細的修行方法,第一關就要剋服取相的難度。「取相」就是對四界的八種相通過「觸」直接經驗到。爲何「取相」這麽難?原來 「觸」可分爲「外觸」和「内觸」。「外觸」很容易:如用手摸一塊石頭,堅固相立刻體會到;但在打坐中體會身體不與外界接觸地方的堅固相,就不容易了。爲何如此?在反覆的練習中體會到: 「外觸」的容易,是因爲反差比較大;「内觸」很難,因爲反差很小、很微細。再進一步體會,反差是從變化中來的,而「觸」的體驗,就是在體驗變化!
「取相」的善巧,就是人爲通過明顯的變化製造大反差。這部分,阿闍黎的指導方法極其精妙。
在開示中,阿闍黎提到:修行人要對所用的方法其出處有清楚認知。修行方法有三個可能出處:1. 經教中的概述;2. 注釋書與論典中的詳細描述;3. 近代祖師大德的善巧方便。阿闍黎的指導方法來自契經、注釋和近代祖師大德的傳承,其具體師承為緬甸最高大業處阿闍黎帕奧禪師,而方法運作也結合了葛印卡老師與緬甸當代大德們的善巧方便。
開始取相先從最容易的風界入手,人爲製造反差——深呼吸或手臂的伸縮,體驗推動性;動作中的短暫停頓,體驗支持性。進而將心調細,對動作的「觸摸」一點點細化,從一段到三段、五段,從不斷變化的「反差」中體驗推動性、支持性,和刹那生滅性。風界相取到后,與之對應的地界相就一點點顯露出來:阻礙推動與支持的堅固/粗糙性。火界的暖熱性,從最容易體驗溫度的地方入手,一點點擴展。上面各相都完成後,用排除法,體驗最難的水界的流動性與結縛性。阿闍黎建議可用注釋書提到的牛奶、果汁等液體流汁等「濕」來理解「流動」,因爲「流動性」與風界的「推動性」對初學者不易區分。
掌握到「取相」的原理與善巧后,開始在七天中一個界一個界不斷地練習取相。比如為取到水的「濕」性,常常反覆把手放入水中,體會「濕」的感覺,並在身體的内觸中體會是否有同樣的感覺。用較溫熱的水,體會在溫度與「濕」性共存時,如何分辨。
在不斷的練習中,也對阿闍黎的指導方法,用各種排列組合的方式,找到最契合當下身心狀態的下手處。長久以來,在修習專注所緣的方法時,會不知覺間用力,進而產生身心的各種問題;這次禪修也有其他學員報告同樣的問題。阿闍黎不斷强調,取相時的刻意用力,只爲取相方便,不是禪修時要一直如此。禪修的專注是「名法」的專注,「色法」要完全放鬆。爲此,阿闍黎還做個形象比喻:在寂靜的禪堂裏,突然出現微細的響聲,禪修者很容易就聽到這個聲響,不需用力。阿闍黎進一步强調,這就是定力在修觀時的作用(寂靜的禪堂代表寧靜的内心,微細的所緣可以清晰呈現)。
禪修開始前的一個星期,正好參加了無著比丘的網絡安般念禪七,學會了用身體的「大所緣」來安定身心。上座后,將心輕鬆地放在身體上,讓「所緣相」輕輕地自然「飄」進觀察範圍。常常最先「飄」進來的是遍佈全身的「重量感」,有些地方很明顯,有些很微細。此時將心輕輕轉到重量感的「後面」,非常容易就「觸」到了重量感後面的「質感」——或堅固,或柔軟。將心停留在觸到的「質感」上一段時間,修習「高質量不間斷的專注」。阿闍黎反覆叮嚀:修行不要修成「乞丐禪」,傻傻地長時間坐在那裏。要先注重禪修的品質,有了品質后,再量化擴大。如果品質像垃圾,擴大量化后還是垃圾!
一個界一個界取相後,阿闍黎指導下一步「四大重組」:依地、水、火、風的次序繼續練習。但在運作中,發現「地大」修完後,最容易接下來的是「風大」,因爲在體驗地大的地方,會感受到輕微的波動,同時支持重量感的「支持相」也會變得明顯,配合輕微呼吸帶來的身體伸縮,「風大」就成了第二個理想作意處。
依南傳注釋書,「水大」很難直接觸到,修習「水大」要藉助意識的功能。但幾天的練習,發現水大很容易觀——體驗到風大的推動相后,色法沒有被推散開,就是水大結縛性的作用!體會在風大的推動下身體輕微的「彈性」,再配和「濕」性,就是水大哦!但古人說水大不能直接體驗,一定有道理,可能這裏描述的體驗也有很大成分是意識的轉起,就留待今後在禪修中慢慢體驗吧。
火大的溫度相,最容易,可以在任何時候輕易體會到。但「地、水、風」與 「火大」的關聯性還沒有直觀體會到,也有待日後繼續努力。
禪七結束那天早晨,禪坐后步出禪堂,四面的群山剛剛在晨曦中顯現,此時又回想起幾天前阿闍黎在課堂上講到的「聞思修證」的修行次第:聞慧是修行的基礎,正見的確立極爲重要,修行的體驗要回到經教中去驗證;思慧是將聞慧的正見轉變成親身體驗,并能在身口意的行爲中表現出來,思慧是修行的轉折點;修慧是在定力的支持下,經千百萬遍的練習,將思慧的親身體驗穩固增長,内化爲潛意識的習慣,使煩惱沒有現行的機會。依《清净道論》,修慧的頂點稱爲「行捨智」,修慧是通往涅槃的必經之路。四念住是思慧與修慧最重要的實踐。
就在憶念阿闍黎這段開示的當下,「聞、思、修、證」的修行次第開始以一個整體的方式呈現,如同晨曦中的峰頂,清晰可見。儘管它很高很遠,但方向清晰,接下來,就是不間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了!
【禪修點滴生活事】
這次禪修,擔任阿闍黎的侍者,隨阿闍黎一起住在學院大界外的妙境長老紀念堂,因此有機會參拜了妙境長老與道海律師的舍利子。弟子沒有親近過長老,但有聽過長老講解《瑜伽師地論》的錄音,熟悉的鄉音印象深刻(弟子與長老同為東北人)。阿闍黎曾多次提起早年親近長老的故事,所以對長老在修行與弘化上的成就有些粗淺認識,但此次親眼目睹長老戒定慧修行成就留在器世間的寳物,還是感動萬分。
法雲禪學院道風嚴謹,有叢林道場的古風。剛到那兩天,什麽都不懂,不斷犯錯,一遍遍被糾正,每次都觸發極大歡喜心——正念的培養,正是在生活細節處!這才是修行道場應有的風範。記得頭兩天給阿闍黎當侍者,課前拿着阿闍黎的電腦,大搖大擺隨阿闍黎從中央走道走向講臺,也沒注意阿闍黎正在禮佛,就在講臺前設置電腦 (頭天被要求提前一點設置電腦),待阿闍黎上座后,轉身就走;課程結束后,也隨阿闍黎從中央走道離開,在兩旁法師的合掌送駕下,一副狐假虎威的樣子。次日禪真法師送來一張字條 ,告知侍者應有的規範!
當侍者要爲阿闍黎收集學員的問題,爲此寺裏準備了兩個提問單收集箱,智悟法師還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方便收集提問單後呈送給阿闍黎。但頭兩天總是忘,每次智悟法師都溫和提示,「箱裏有問題哦!」再如每天一個重要責任是為阿闍黎送早午兩堂齋飯。第一天飯菜裝好後,怕時間長涼掉,轉身就要跑,正好Ray師兄在旁邊,馬上被拽了回來——打板前不能離開齋堂!
午齋過堂儀式,在美國的佛教道場中很難看到。由於很歡喜過堂中的唱誦,為阿闍黎送完齋后,都大步趕回齋堂參加唱誦。這裏要特別感恩Ray師兄的溫馨照顧,每次都幫我打好飯菜,並貼心的把每道菜都放一點在碗裏。禪修期間不能講話,只能用眼神表達謝意。Ray師兄和他的同修都是法雲禪學院的大護法,每次都開車十幾個小時從加州來寺裏服務,修法、護法的堅固道心令人敬佩。
阿闍黎在開示中提到,現在有的出家人運動少,普遍身體都不好。這次禪七,陰天多,少有戶外的動禪。但隨阿闍黎住在界外,每天從紀念堂到院區都要快步來回六、七趟,運動加上禪坐,感覺神清氣爽,少有禪修上的障礙,七天的時間就在歡喜中飛快度過了。
【親近阿闍黎】
認識阿闍黎很多年了,但這只是第二次為阿闍黎服務。阿闍黎爲人非常親和,互動中往往產生錯覺,以爲只是與一位好朋友在相處。記得去年三月阿闍黎來密西根,囑我驅車送僧俗一行四人去芝加哥。路過密西根湖畔,在早春的寒意裏,阿闍黎身穿厚厚的棉衣,戴一副大墨鏡,背向我們眺望湖面,當時脫口説出:阿闍黎像個黑道大哥!話一出口就後悔了,不覺間放逸的本性就溜了出來!這一次提前在心裏裝個弦,以阿闍黎爲「清淨極大可喜所緣 」的「道」具,修習恭敬與謙卑,將放逸的尾巴收起來!
私下裏,阿闍黎也在詢問我的修行情況,鼓勵我要隨時隨地修習高質量的專注力。當簡單向阿闍黎匯報了這次禪修對方法的理解與體會后,阿闍黎叮嚀接下來要練習再練習,并希望我能繼續參加進階界作意課程。看到我瘦巴巴的,阿闍黎詢問我的飲食習慣,當得知我的早餐就是一杯咖啡加兩片麵包,阿闍黎準確説出我腸胃一定不好,因爲這樣的飲食習慣傷胃。咖啡可以喝,但要餐後一小時左右再喝。禪修回來後,馬上改掉了咖啡配早餐的習慣,希望能在九月底再見到阿闍黎時胖一點。
阿闍黎身體很不好,餐后1-2小時間會喉嚨不適甚至呼吸困難,爲此課程時間做了一些調整。在課堂上,阿闍黎可以精神飽滿地講上很長的時間,但課後往往累得説不出話。有天中午,阿闍黎淡淡地說: 「不知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講話,因緣如是。」 我聽後當場楞在那裏,不知如何回應。
阿闍黎是止觀成就的大修行人,不需要世俗的安慰;阿闍黎能繼續教學弘法,是我們的福報。在禪七結束後的心得分享中,謹此表達内心深深的祝福:祝福阿闍黎在北美相對好的環境下、在隨侍法師們的悉心照料下,漸漸恢復健康,將佛陀的正法長久弘揚下去!
段落收起【心得之四】(思涵 5/28/2024)很歡喜能到法雲禪學院參加此次的界作意禪七。開印阿闍黎根據經、論注疏和近代大德善巧的三個層次,梳理了界作意的禪修脈絡和框架。讓我對這個行法有了更宏觀和深入的認知。
阅读更多此次禪七介紹的是界作意的簡略修法,阿闍黎結合經典及巴利語意語法,生動及多角度地講解,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把心收攝到身觸上,藉由呼吸和身體掃描,循序漸進地體驗四大的特相與作用。
【取相】(把握特相與行相)
如以風大為例,一開始可以藉由刻意的呼吸推動腹部起伏,或手臂伸屈取相,覺知其推動性。接著藉由分段,逐漸熟悉所緣及將心收攝到身觸上。以呼吸為例:一個呼吸可分為一段、三段、五段;滿意後解除分段,觀察每個呼吸所帶起身觸的細微的推動性。
【身體掃描】
接著,結合身體掃描,將身體分為上中下三段,順序掃描,從明顯的觸受開始拓展,觀察呼吸所帶動的整體的觸。若遇到痠痛麻痹等,應視為送上門來的所緣,將它們作為目標,感受它們的推動性;若疼痛消失轉弱,則回到身體掃描中。注意推動的觸,而非標籤或概念,一旦離開觸,則可能落入概念與想像。如是觀察地、水、火大,行住坐臥亦複如是。
【重組四大】
熟練後,開始重組四大,不帶有空間的概念,至上而下全身掃描,依次觀察四大。觀能觀到的觸,若是有空白處,先暫時擱置,隨著練習的增加,會慢慢顯現清晰。或於不明顯的部位,停留久一些,感受那個特定的部位的觸和四大,修補空白。
【建立全身】
隨著百遍乃至千萬遍的修習與熟練,全身的「觸」和「相」逐漸穩固(「相」有「實相」與「影相」之差別)。此時,若轉向全身的影相,由觀入止,銜接三十二身分、十遍的修法,建立強大的安止定,此為「止行者」的修習路徑。或選擇四大之一的觸(實相:特相與行相)所緣,心只依界而止,得近行定。此為「觀行者」的修習路徑。進一步了知緣起,滅沒「有情想」,破除「相續密集」、「組合密集」,乃至「作用密集」,逐步走上如《念住經》所說「愁悲超越、苦憂滅沒,正理到達,涅槃作證 」的一趣道。
依界作意的修法,通過身觸直接地體驗色法的本然性,而不迷失於帶有想像與標籤的「有情想」,在一次次的正知正念地訓練中,更瞭解這個不帶有標籤的「我」。立足于對於「自相」的穩固認知上,進一步觀察「共相」,才不會落入概念與想像。這種對心的本然性的認知,也會影響我們的心,令「我見」開始滅沒,煩惱開始淡薄。
感謝此次禪七,讓我有因緣填補「界作意」認知上的空白,也有機會更清晰地體會四大的特質與它們之間相互的作用,更瞭解自己身心的變化。如阿闍黎所説,這個法門「淺者見淺,深者見深」。希望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可以進一步深入這個法門,有所增上。也感謝阿闍黎善法的教導,滋養我們的心生色;法師、法工和同參的法友們創造的清淨的禪修環境,滋養我們的時節生色;以及香積義工們所烹飪的營養豐盛的食物,滋養我們的食生色。讓我們有因緣在此安住用功,體驗法的美妙,由衷地感謝!
段落收起【心得之五】(漢林 5/25/2024)法雲禪寺禪學院是妙境長老所創立的比丘尼眾等修行道場, 座落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首府聖達菲( Sante Fe)附近的群山之中,平均海拔九千英呎。此次禪修有近20位出家眾, 居士含義工和學員有十餘人。漢林周三夜晚先飛到丹佛,周四與阿闍黎一行共7人,驅車前往法雲禪寺,晚上8點多到達;這是第一次參加以出家人為主的密集禪修。樸素的道場,出家眾嚴持戒律的莊嚴、日常生活的嚴謹,都觸發極大的歡喜心,七天的禪修,可稱爲”歡喜禪“。
阅读更多
義工側記
【側记之一】(冰冰 5/22/2024)非常高興有這麼好的因緣,參加開印長老在法雲禪學院帶的禪七的義工團隊,這是我第一次最渴望做的事。我分享一下為什麼我渴望發心做這個義工的因緣。
阅读更多在2017年那一年,我內心莫名地感到非常的浮躁,心情也無法安住,所以想找一個道場來修修心,可是找了好幾個,都不是很相應。當我找到法雲禪學院的時候,挺開心的,但也不敢肯定自己會不會喜歡。記得第一次走進法雲禪學院的佛堂時,眼淚不知不覺的流個不停,當下我就知道這個道場很莊嚴,與我相應,我被攝住了。(我們義工團隊有兩個師姐也是第一次來學院做義工。和鳴師姐告訴我,她在打坐時也是眼淚不停地流。她說這個道場也把她攝住了,當下決定受三皈五戒。還有鳴鳳師姐去繞塔的時候也是善根現前,繞塔時滿腦子想著自己以前曾經造過的種種惡,就跪在佛塔前放聲大哭,當下立即懺悔,懺悔一切所造的惡。嘩!這個道場攝受力太強了!)
當我煩惱的時候,就會想來學院。很奇怪,當我有煩惱的時候,只要去佛堂,煩惱自然散去。而且跟師父們接觸久了,發現她們都很慈悲,經常帶領我們一起共修。最令我感動的事,就是師父們每兩周都會從Taos 早早開車來到ABQ,車程來回都要5-6小時來給我們開示、帶領我們拜懺一起共修,讓我們懂得如何修學佛法。師父們太辛苦了,我真心感恩師父們。阿彌陀佛!這麼好的道場,我要好好珍惜。所以,當師父跟我說五月份開印長老來帶禪七,我就發心要護持。
義工這工作,我自認為容易,不過就是打打雜、煮煮飯、炒幾個菜等等。哎! 想是簡單,真正去做了,才知道也不容易。就說主廚吧,首先要懂得計畫人數,煮飯的量、菜量 、菜系搭配,少油、少鹽、少糖,幾乎原味,還得色香味俱全;所做的食物不能多、也不能少,確實有點壓力。這讓我有點手忙腳亂,擔心做得不好,影響到大眾禪修的品質。還好多虧有慧印法師帶領我們,法師工作認真、細心、耐心,每一個細節都安排得非常到位。有了法師的指引,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到圓滿。
還有,義工團隊的每一個人,我都讚歎,每個人做事認真,從不偷懶——大家都搶活幹,做完這個活,馬上又找看有什麼活幹,真讓我感動。通過這次做義工,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發願以後要學習做更多的美食來供佛、供僧。
至於禪修,我體會到開印長老很慈悲又有耐心的把實修經驗傳授給大家,而且每個法師和同修都非常精進、用功,真是隨喜大家。
開印長老說“界作意”是有點深,我是初學者,有些不太聽得懂,可是長老說到觀身體四大的時候,用很通俗的比喻,我就懂得在打坐時如何觀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這四大。比如風界,觀呼吸,我用了開印長老教的方法,的確有感知到風界在身體裡隨著我的呼吸進進出出。
我初學禪修,還有很多不懂的,所以還要繼續跟大家努力學習。也要感恩師父們讓我成為大家成就聖道的助緣。阿彌陀佛!感恩所有的遇見。 謝謝開印長老、 師父們及同修們。
段落收起【側记之二】(明諭 5/24/2024)一場盛會的圓滿結束,絕對是各方的努力以及付出、因緣和合的結果。很多禪眾在禪七圓滿日紛紛表達對義工的感謝;但身為這次禪七義工的一員,明諭心裡面卻是更充滿感謝——感謝與會的每一個人!
阅读更多禪七最後的心得報告,開印長老的侍者漢林師兄分享:長老在上課的時候生龍活虎,下課之後就累癱,一句話都講不出來。這段話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的不忍以及動容——一個慈悲為懷的長者對於讓正法久住的付出!
還有,我們慈悲、可愛的法雲禪寺師父們,在禪修開始前就辛勤地打掃環境、張羅、採買,甚至幫每一位學員鋪床。這是明諭在這麼多的道場裡從來沒有聽聞過的事情!法師們的慈悲,讓我們如同看到了玅境長老遺留下來的菩蕯行者風範。
再者,遠從各地來的禪友,忍著交通上的奔波勞碌、時差,為了成就聖道不惜付出——所有的師兄、師姐,向家裡和工作單位請假,忍受禪修中的早起、腿痛、身體不舒服,為求解脫,精進用功!
發心全程護持的義工菩薩們也是令人隨喜讚嘆——
和鳴師姐有五個孩子、十幾個孫子、幾隻小狗,經過這一次經驗,她體驗到:一個人離家來護持三寶,其實更是與她牽連的十幾個家人的共同護持,才能成就這場盛會。這樣的因緣多麼殊勝可貴!
鳴鳳師姐更是遠從加州搭夜班火車,坐了十幾個小時特別來護七。
冰冰師姐向家裡、工作單位請假,上山護七,每天都精心設計營養健康的佳餚供眾。
鴻榮師兄,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學校放假後不是想著玩樂,而是到山上來全程護七,更是令人讚嘆不已。(法師們説:這個大男孩,總是靜靜地穿梭於大寮和齋堂之間,不論洗菜或沿菜,總是氣定神閒地緩步來去,不曾見他手忙腳亂或神情慌張;在禪堂,也是一身寂然。)
義工們除了在大寮辛勤工作,一得空也絕不會錯過長老的開示,以及禪修的機會。明諭這次雖然只能禪七頭尾短暫地幫忙兩三天,卻第一次體驗到了禪坐三四個小時念頭紛飛——當心快要靜下來的時候,又突然想起了下一個菜要怎麼做……。這讓明諭深深感觸到經論中說的:修習禪坐之前需要種種的前方便;也體會到了法雲禪寺法師們平常用功的辛苦。因為學院深處高山,護持的居士不像大城市多,每個法師身兼數職之外也要克服壓力、能夠快速進入狀況用功。她們為正法久住的忍耐力令人感動。
禪修的基本是放鬆的身心、無所得,越是緊張、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就像鴻榮師兄分享的,他這次也負責打雲板,他發現:打板和禪修一樣,如果身體能夠放鬆,就都能夠很自然地、輕鬆地做得好。
願以此次護持禪修的功德,回向給慈悲的開印長老、遠從丹佛來的法師們,以及法雲禪寺的法師、世界各地為了弘揚正法教的法師們,身安道隆,道場都能夠有十方信眾的護持,能夠「放輕鬆」安心辦道,法輪常轉,讓正法久住、眾生皆能離苦得樂!
段落收起禪學院聯絡電話:1-575-587-0544
禪學院教務處電郵:fypm.edu@gmail.com